全球首個基礎胰島素GLP-1RA注射液諾和益?在華上市

2022年3月5日,諾和諾德宣布,全球首個基礎胰島素GLP-1RA注射液諾和益?(德谷胰島素利拉魯肽注射液)正式在中國上市。諾和益?適用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T2DM),在飲食和運動基礎上聯(lián)合其他口服降糖藥物,改善血糖控制[1]。臨床證據(jù)顯示,德谷胰島素利拉魯肽注射液的糖化血紅蛋白達標率(HbA1c<7%)可高達89.9%[12],并且已被納入《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2],助力患者實現(xiàn)高達標的血糖管理。

“作為全球首個上市、中國唯一獲批的基礎胰島素GLP-1RA注射液,諾和益?融合了德谷胰島素和利拉魯肽雙組分的優(yōu)勢,機制互補,靶向調(diào)節(jié),各自獨立發(fā)揮降糖作用[3],[4] ,直擊T2DM發(fā)病機制本源,同時改善胰島素抵抗和β細胞障礙?!?/span>諾和?中國注冊臨床研究的牽頭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內(nèi)分泌代謝科主任王衛(wèi)慶教授表示,“諾和益?是較符合中國T2DM患者治療需求的新型藥物,期待為T2DM患者管理打開一個高達標的全新局面,優(yōu)化糖尿病治療決策。”

多靶調(diào)節(jié),“增效減副”,糖化血紅蛋白達標率創(chuàng)新高

中國成年糖尿病患病人數(shù)約1.4億,居全球各國之首[5],[6],但總體血糖達標率僅為16.5%[6]。單用口服降糖藥治療的患者達標率約35%[7],基礎胰島素治療后的患者達標率約40%[8]。此外,現(xiàn)有糖尿病治療方案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可能帶來低血糖風險和導致體重增加等。
“很高興地看到,在兼顧療效和安全性方面,諾和益?作為全球首個基礎胰島素GLP-1RA注射液,能夠較好地滿足臨床需求?!?/span>諾和?中國注冊臨床研究的牽頭專家,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醫(yī)學中心內(nèi)分泌科主任母義明教授表示,“首先,從作用機制角度看,諾和益?兩個組分——德谷胰島素和利拉魯肽分別作用于多個靶器官的胰島素受體和GLP-1受體,獨立互補,發(fā)揮協(xié)同的降糖療效[9],[10],[11],糖化血紅蛋白達標(HbA1c<7%)的患者比例突破性地達到89.9%[12],葡萄糖目標范圍內(nèi)時間(TIR)高達90%[13]。并且,單組分治療時常見的副作用可以相互抵減,提高血糖管控效果的同時,減少胰島素治療對低血糖和體重的不良影響[13],[14],[15],[16]。由此可見,德谷胰島素利拉魯肽注射液治療1+1>2,能夠綜合發(fā)揮增效減“副”的臨床效果?!?/span>

全球循證,適用全病程、安全高達標

德谷胰島素利拉魯肽注射液在全球開展了一系列3期臨床研究項目(DUAL系列研究)。DUAL系列研究證實,無論是既往OAD治療、既往GLP-1RA治療以及既往基礎胰島素治療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聯(lián)合或轉(zhuǎn)換為德谷胰島素利拉魯肽注射液治療均表現(xiàn)出了一致的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尤其在DUAL Ⅵ 研究結(jié)果顯示,應用德谷胰島素利拉魯肽注射液每周1次劑量調(diào)整組,治療32周其終點HbA1c平均降幅達2.0%,HbA1c<7%的患者比例為89.9%,HbA1c<7%且無低血糖患者比例達85.7%[12]。這不僅證實了諾和益?治療的高達標率,同時也證實其高達標不以低血糖為代價,實現(xiàn)安全達標。
除HbA1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傳統(tǒng)指標外,葡萄糖在目標范圍內(nèi)時間(TIR)成為血糖控制的新興指標。從諾和益?的全球臨床試驗看,其較高達標率的結(jié)果也得益于對全天血糖的有效控制。DUAL Ⅷ研究中,治療結(jié)束時德谷胰島素利拉魯肽注射液組平均TIR達到90%,TIR≥70%的患者比例高于甘精胰島素U100組[17]。
糖尿病發(fā)病機制復雜,諾和益?作用機制獨特,作為創(chuàng)新性降糖藥物,不再針對單一靶點,而是代表著多靶點的治療方法,突破性融合了德谷胰島素與利拉魯肽的雙組分優(yōu)勢,機制互補,多靶向作用于糖尿病多項生理病理機制,一天一次有效控制全天血糖。
諾和益? 是全球首個基礎胰島素GLP-1 受體激動劑注射液,它的上市是諾和諾德在糖尿病治療領域的又一次突破性創(chuàng)新,彰顯了我們對中國醫(yī)生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承諾。未來,我們創(chuàng)新與合作的步伐會越來越快,惠及更多中國糖尿病患者,幫助他們實現(xiàn)疾病預防、早診、早治、有效控制,全力踐行改變中國糖尿病和其他嚴重慢性疾病的承諾,助力‘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中目標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 德谷胰島素利拉魯肽注射液說明書.
[2]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華糖尿病雜志. 2021; 13(4):315-409. 
[3] Jonassen lb, et al. Pharm Res. 2012 Aug;29(8):2104-14.
[4] Steensgaard et al. Diabetes 2008;57(Suppl. 1):A164 (Abstract 552-P).
[5] 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21.
[6] Wang L, et al. JAMA. 2021, 326(24):2498-2506.
[7] Ji LN, et al. BMC Public Health. 2013; 13(1): 602.
[8] Ji L,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7; 19(8): 1116-1126.
[9] Veelen A, et al. Mol Metab. 2021;46:1 01158.
[10] Baggio L, Drucker DJ. Gastroenterology. 2007 May;132(6):2131-57.
[11] Niswender KD. Postgrad Med. 2011 Jul;123(4):27-37.
[12] Harris SB,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7 Jun;19(6):858-865.
[13] Lingvay I, et al. JAMA. 2016 Mar 1;315(9):898-907.
[14] Buse JB, et al. Diabetes Care. 2014 Nov;37(11):2926-33.
[15] Philis-Tsimikas A,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9 Jun;21(6):1399-1408.
[16] Billings LK, et al. Diabetes Care. 2018 May;41(5):1009-1016.
[17] Presented at ADA 2021, 606-P.
[18] Gough S, et al. Expert Rev Endocrinol Metab. 2016 Jan 2;11(1):7-19.
[19] ?stergaard L, et al. Expert Rev Clin Pharmacol. 2017 Jun;10(6):621-632.
[20] Miller E,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9 Dec;21(12):2643-2650.


文章來源:藥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