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新冠藥物玩家,誰會成為下一個科興生物?

4月30日,科興生物發(fā)布2021年年度財報,其年營收實現為193.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80億元),同比增長3691.6%,凈利潤144.5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55.41億元。財報一出,朋友圈炸鍋,對醫(yī)藥行業(yè)來說,很多上市公司數十年的凈利潤加起來也不及科興生物一年賺的。甚至,因為發(fā)年終獎的問題又上了熱搜。

 
誠然,科興賺錢了,甚至在很多人眼中暴力。但不得不說的是,對于很多企業(yè)來說,機會來了能不能抓住,機會到了就有可能成長為世界級企業(yè),比如說Moderna和BioNTech憑借mRNA疫苗一戰(zhàn)成名,市值最高時超過了千億美元。
 
疫情三年,改變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同時,我們也都期望疫情趕快過去。但是新冠超出了預期,疫苗上市,并沒有改變繼續(xù)肆虐的事實,那么藥物的上市是不是就能徹底扭轉與新冠的戰(zhàn)斗呢?目前看來是的,這是我們寄予的最后希望。
 
疫苗之后,下一個暴利機會,也許就在新冠藥物。5月3日,輝瑞發(fā)布了2022第一季度報,其新冠藥物Paxlovid自2021年12月獲批以來,在第一季度實現了15億美元,相對市場預測的24.20億美元較低,但對于全年預期實現收入220億美元,諸多外界預測頗為樂觀。
 
疫情之下,誰也不曉得多久后結束,或者誰也不曉得新冠以后會不會突然就不見了,所以對于新冠藥物研發(fā)企業(yè)來說,機會來了,需要快速反應,一年可能賺到幾十年的錢。截止目前,全球已經有10余款產品上市。其中,中國市場,輝瑞的Paxlovid也已經于2022年2月11日獲批,而本土創(chuàng)新藥企騰盛博藥的新冠中和抗體藥物于2021年12月獲批上市,成為國內首個上市的中和抗體類新冠藥品。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開拓藥業(yè)的普克魯胺去年7月在巴拉圭已經上市,但國內還在三期,相信不久也會獲批。
 
雖然,截止目前,在國內市場兩款產品上市,但已經布局在研發(fā)管線中的企業(yè)不在少數。布局新冠藥物研發(fā)的玩家,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如輝瑞般在小分子方向;第二類是以騰盛博藥為代表的中和抗體新冠藥物。
 
在中國市場,如果套用科興生物的賺錢的邏輯,新冠藥物領域是否也能誕生百億美元營收企業(yè)?誰又能分得一杯羹?
 

01

小分子玩家,哪類賺錢?

 
目前,國內小分子新冠藥物玩家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國內獲授權輝瑞P藥和默沙東M藥仿制公司;第二類是國內口服3CL抑制劑;第三類是RdRp抑制劑。
 
對于第一類,2022年1月20日,MMP宣布與包括5家中國藥企(復星醫(yī)藥、博瑞醫(yī)藥、迪賽諾醫(yī)藥、朗華制藥、龍澤制藥)在內的全球27家企業(yè)簽訂協(xié)議,將為全球105個中低收入國家或地區(qū)生產及供應高質量、可負擔的默沙東口服抗新冠病毒藥物Molnupiravir仿制藥。其中,維亞生物旗下的朗華制藥僅生產原料藥。
 
2022年3月17日,MPP宣布已與包括5家中國企業(yè)(上海迪賽諾、華海藥業(yè)、普洛藥業(yè)、復星醫(yī)藥、九洲藥業(yè))的全球35家藥企簽署協(xié)議,允許其生產輝瑞新款口服藥Paxlovid成分之一nirmatrelvir的原料藥或制劑。其中,九洲藥業(yè)僅生產原料藥。
 
對于第二類,目前主要玩家有前沿生物、先聲藥業(yè)、君拓等10余家企業(yè)。其中前沿生物走的最靠前,中美一期臨床,其產品FB2001由前沿生物引自上海藥物研究所,FB2001由前沿生物引進自上海藥物研究所,為注射用新冠肺炎病毒蛋白酶抑制劑,國內進展最快的3CL抑制劑;基于冠狀病毒主蛋白酶(3CL蛋白酶)三維結構設計合成的擬肽類化合物,高效靶向抑制冠狀病毒主蛋白酶且具有體外活性。2021年12月29日,在中國大陸開展臨床一期試驗,用于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另一個值得提的代表是君拓的VV-993,該3CL抑制劑有望與VV116聯用,2021年12月30日,VV116在烏茲別克斯坦獲緊急使用授權(EUA),有望成為包括疫苗、抗體藥物在內的多種抗疫手段的有力互補。
 
第三類則是RdRp抑制劑大多處于臨床前階段。玩家主要有科興藥業(yè)、華潤雙鶴、歌禮藥業(yè)??婆d藥業(yè)與華潤雙鶴主要從外部引入,而歌禮藥業(yè)ASC10于2022年初開展臨床研究試驗。因此第三類從賺錢的視角來看還需要些時間。
 
小分子玩家中,第一類看得見會賺錢,第二類在路上,第三類遙遙無期。三類之外,值得一提的是開拓藥業(yè)的普克魯胺,2022年2月10日, 2022年2月10日,普克魯胺治療輕中癥新冠患者全球多中心III期臨床試驗,已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完成中國首例受試者入組及給藥。
 

02

中和抗體玩家搶時間

 
截止目前全球有近10款新冠中和抗體獲批,其中GSK/Vir-Sotrovimab:2021年銷售額接近10億英鎊。重磅炸彈誕生,也是國內扎堆下場的領域,目前國內有近30個新冠中和抗體處于二期臨床以前的早期研究階段,其中3個處于II期、I/II期臨床,4個處于I期臨床,其他均在臨床前。拔得頭籌,已經獲批的是騰盛博藥的新冠中和抗體藥物。
 
騰盛博藥:公司與清華大學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合作研發(fā)的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于2021年12月8日在國內獲批用于治療輕中度具有高危風險的新冠患者,成為中國首個獲批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聯合治療藥物。與安慰劑相比,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使臨床進展高風險的新冠門診患者住院和死亡風險降低80%(中期結果為78%),具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該療法經體外嵌合病毒實驗初步證實對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的中和活性,有望成為抗擊Omicron的有力武器。騰盛博藥正在尋求FDA的緊急授權使用。
 
除了騰盛博藥上市的新冠中和抗體藥物外,研發(fā)靠前的是百濟神州與丹序生物共同研發(fā)的中和抗體類產品在全球進入二期。2021 年 12 月底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與丹序生物就 DXP-604 項目簽署協(xié)議,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將獲得該項目全球約定范圍內的開發(fā)、生產及商業(yè)化權利。DXP-604 是北京大學謝曉亮團隊從康復的 COVID-19 患者體內使用單細胞測序技術平臺篩選出的具有中和能力的單克隆抗體。國內已完成的兩個臨床 Ⅰ 期,試驗顯示安全性良好,正在進行臨床 Ⅱ 期。
 
而君實的中和抗體實現了授權。君實生物與中科院合作研發(fā)的埃特司韋單抗,其海外權益授權給禮來,目前多個適應癥已獲得美國EUA,包括輕中度新冠患者、暴露后預防、12歲以下輕中度患者。預計該海外授權已經為公司帶來近5億美金的收入增厚(首付款+里程碑+銷售提成),接下來仍有望繼續(xù)貢獻收入。公司的新一代中和抗體JS026正在申報臨床,該抗體有望對更多的新冠變異株有效。
 
除上述代表性新冠中和抗體企業(yè)外,神州細胞自主研發(fā)的SCTA01C處于I/II期臨床階段,H014處于臨床前階段;邁威生物與格物智康、Abpro合作研發(fā)的MW33處于II期臨床階段,公司自研的MW06處于臨床前階段;而處于一期的有復宏漢霖與三優(yōu)生物合作研發(fā)、濟民可信、博安生物。
 
無論是小分子還是中和抗體,對于企業(yè)來說,時間就是金錢,顯然騰盛博藥已經拿到在重要機遇下獲得發(fā)展的機會。而其他企業(yè)也在加緊研發(fā),準備分羹。從研發(fā)到上市,從生產到銷售,對于企業(yè)來說,有很多路要走。


文章來源:動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