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0億美元收購案在醞釀,國內生命科學上游將迎來“大地震”

7月7日,彭博援引知情人士報道,國藥集團與BBI生命科學公司創(chuàng)始人王氏家族舉行了有關收購交易的會談,后者的估值可能超過10億美元。此外,BBI生命科學也在尋求與其他可能的買家會談。


微信圖片_20220713152814.png

港股資深投資者估計對BBI生命科學(01035.HK)并不陌生,BBI的自我定位是中國生命科學研究產品&服務行業(yè)的知名供應商,2020年6月8日公司被創(chuàng)始人王氏家族以約8.81億元現(xiàn)金代價私有化退市,相信退市的原因是實際控制股東認為公司在港股估值過低。

彭博社在新聞中寫到:即便國藥集團開出了近10倍于BBI生命科學2年前退市估值的價格,仍沒有十足把握將它收入囊中。(BBI生命科學退市市值近19億港元)

BBI生命科學已經展現(xiàn)出了充分的出售意向,未來無論國藥集團是否收購成功,又或是其他國內產業(yè)、資本機構將其收入囊中,都會對現(xiàn)有的生命科學上游賽道格局產生重大的影響。

如果兩強聯(lián)合,那么可以期待未來產生的化學反應。

1、BBI生命科學:基因合成小龍頭&綜合生命科學產品服務商

BBI生命科學2019年的年度報告顯示,當年實現(xiàn)營收約7.04億,對應除稅后溢利為8602.9萬元。下圖可以看到2015-2019年,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水平分別以25.6%、14.3%的年復合增速進行增長,在生命科學上游賽道并不火熱之時就已展現(xiàn)出十足的潛力。

微信圖片_20220713152818.png

BBI生命科學分為四大業(yè)務板塊:

1)DNA合成;
2基因工程服務 (讀取、分析、改造 DNA序列);
3生命科學研究耗材 (生化試劑、工具酶、試劑盒、實驗室耗材等);
4蛋白質和抗體相關產品及服務 (蛋白質結構分析、合成表達或純化多肽或蛋白等)

在2019年,公司這四大板塊分別實現(xiàn)了約2.67億、1.63億、2.09億、6325萬的收入,占公司整體營收比重分別為37.92%、23.15%、29.68%、8.98%。

微信圖片_20220713152822.png

BBI生命科學優(yōu)勢最為突出的領域是DNA合成,公司完善寡核苷酸生產方面擁有18年經驗,每天產能為逾10000個寡核苷酸(約二十萬個堿基),亦能成功合成復雜及罕見的寡核苷酸。2013年收入計,在中國寡核苷酸合成產品供應商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約26%。

2020年初,BBI生命科學新工業(yè)級DNA合成GMP廠房已建設完畢投入生產,公司DNA合成的業(yè)務規(guī)模大概率在近兩年得到了長足發(fā)展。

其次令人注意到,BBI生命科學通過自研和代理的方式,為生命科學實驗提供各類產品和定制化的服務,包括各類試劑和耗材,比如抗體、實驗耗材、儀器設備等;這和上市公司泰坦科技、阿拉丁等很像,為科研人員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平臺。

BBI生命科學作為國內老牌的科研服務提供商,資產質地算的上優(yōu)良,在目前生命科學賽道上游融資火熱的背景下,如果不能溢價賣出一個好價錢,顯然是不合理的。

2、推測國藥收購BBI的戰(zhàn)略意圖

據天眼查數據,國藥集團隸屬國務院國資委管理,旗下管理國藥控股、國藥股份等8家上市公司及1600余家子公司;2021年,國藥集團營收達到7000億元。

國藥集團顯然有足夠的財力買下BBI生命科學,若交易真的達成,對國藥的整個生態(tài)將造成怎樣的影響?

首先,國藥集團對于mRNA的研發(fā)已經提上日程:2021年12月公司表示“中生復諾健在開展“德爾塔+”(Delta+)變異株mRNA疫苗研發(fā)基礎上,啟動了Omicron株疫苗研發(fā),計劃盡快完成中間試驗及研究工作。

另外,中生復諾健的mRNA疫苗產業(yè)化基地預計在9月底竣工,最高產能設計在20億劑。

mRNA疫苗研發(fā)的靶點篩選、mRNA生產、mRNA純化、mRNA遞送、DNA模板制備等環(huán)節(jié),都會涉及DNA質粒。目前質粒的生產提取和純化工藝很成熟,可以自建生產線或者外包,大部分mRNA 疫苗企業(yè)通常選擇外包,Moderna和國內企業(yè)目前是外包,比較知名的供應商如金斯瑞生物。

對于決定布局mRNA疫苗領域的國藥而言,收購BBI生命科學,把前端的DNA合成抓在手里,一方面是供應鏈自主可控,另一方面也為自建生產線打下了基礎。

其次,收購BBI生命科學有利于國藥整合生科上游賽道的資產,不排除未來整合上市的可能。

國藥集團旗下有國藥試劑這一優(yōu)良資產,國藥試劑(“國藥化學試劑網)作為國內較早成立的綜合科學服務提供商,其商業(yè)模式與國外巨頭相似,擁有自主品牌產品和豐富的產品矩陣,同時在國內擁有較強的銷售網絡及倉儲物流系統(tǒng)。

但泰坦科技的招股書中,也道出了國藥試劑的短板,其主要覆蓋通用試劑,產品種類較少,僅能滿足客戶基礎需求。

BBI生命科學擁有BBI、生工和Diamond等3大自主品牌旗下的3萬余種產品,可以借助國藥試劑數字化營銷的優(yōu)勢加強其商業(yè)化能力,同時國藥試劑也補充了自己在中高端、特色產品層面的短板,實現(xiàn)雙贏。

最后一點,國藥集團旗下的國藥資本管理基金規(guī)模超過65億元,投資了大量的生物醫(yī)藥企業(yè),其投資生態(tài)圈可以為BBI生命科學的壯大而賦能。

3、收購對目前生命科學賽道的潛在影響

交易如果達成,那么對于賽道所有上市公司都將造成兩個層面的影響:估值、競爭格局。

如果按BBI生命科學過去25%、15%的營收、利潤增速計算,2022年公司營收、利潤規(guī)模大約分別在13.8億和1.3億左右。但從目前的情況看,10億美元的價格,只對應2022年動態(tài)50倍市盈率,可能并不能打動BBI的實控人家族。

目前,國內上市公司與BBI生命科學業(yè)務相近的是泰坦科技、阿拉丁等公司,Wind一致預期的2022年動態(tài)市盈率分別為61.6倍、56.5倍。

最終BBI生命科學如果以較高溢價“出嫁”,那么無疑對現(xiàn)有同類型上市公司有估值提振的作用。

在估值受影響的同時,國內生命科學上游賽道選手同樣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

BBI生命科學和國藥試劑各自單獨拎出來在國內就已經有一定的競爭力,結合各自的研發(fā)、渠道優(yōu)勢,如果未來在一個體系下,其合并規(guī)模和實力大概率強于西隴科學和泰坦科技,形成一定的競爭擠壓。

微信圖片_20220713152829.png

結語:盡管在收購沒有落地前,分析都是基于推測和假設。國內生命科學品牌目前與海外擁有巨大的差距,公司之前的強強聯(lián)合,或許有助于催生中國生命科學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從而誕生具備全球影響力的國產品牌。


期待交易的發(fā)生。


文章來源:瞪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