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tech,你只有“兩次”開槍機會

以下文章來源于:氨基觀察,文/方濤之、武月

運行5年后,18A陣營中出現(xiàn)了第一家“資不抵債”的公司。


姑且稱之為X公司吧。兩年前,抓住新冠疫情機遇,研發(fā)疫苗的X公司還是資本眼中的香餑餑,但在燒掉幾十億,終于把疫苗送上市后,公司卻如履薄冰。


或許效率不夠高,或許管線戰(zhàn)略出了問題,又或許兼而有之。


總之,X公司告誡著所有市場參與者,對于中小biotech來說,身處動蕩市場之中,活在此刻不是勝利,如何拿到明天生存的門票,更為緊迫。


因為你開槍的機會,可能只有兩次,甚至一次。

1680145473505.jpg

X公司的經(jīng)歷是過去幾年市場瘋狂的一個縮影,也是一個時代悲歌。


中國biotech進入前所未有的局面,國內沒有歷史參照,國外可比性又不高,是不驕不躁還是推陳出新,往往取決于掌舵人一念之間,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而當熱度與泡沫散去之后,堅持的人仍舊在堅持,能夠穿越周期的,才有被時代選中的資格。


/ 01 /

命運轉折點


X公司也有一個標準的故事開頭——海歸科學家從學界到產(chǎn)業(yè)界,自立門戶。


或許是因為彼時公司創(chuàng)始人不擅長資本運作,又或許是因為在那些年,Biotech的熱潮并未開始,總之在成立的前十幾年,X公司一直默默無聞,管線薄弱也是外部對它最大的擔憂。


不過,那都是新冠疫情來臨之前的事情了。


技術出身的創(chuàng)始人退居二線,資本運作經(jīng)驗豐富的CEO走到臺前,加快了公司融資與擴張的步伐。


疫情更是讓X公司抓住了改變命運的機會。憑借此前的技術積累,X公司迅速開啟了新冠疫苗的研發(fā),由此成為海內外各大資本機構眼中的香餑餑。


反映在估值方面,2020年6月公司估值不過十幾億元,半年后,漲了近3倍。


隨后的故事就是,雖然還未有產(chǎn)品上市,但憑借著新冠疫苗的想象空間,X公司成功趕在寒冬來臨前,IPO上市。


不過,X公司的高光開頭未能持續(xù)下去。在新冠疫苗的前期競賽中,最重要的是唯快不破。但在這一點上,X公司嚴重落后了。


2020年末中國生物新冠疫苗獲批上市,2021年2月科興生物新冠疫苗獲批上市,2021年底,X公司也表示很快提交附條件上市批準申請,將新冠候選疫苗商業(yè)化。


如果兩年前便能上市,今日就將是另一番景象。可惜,沒有如果。直到一年后,X公司的新冠疫苗才獲批上市。等待它的卻是,疫情漸漸消退,國人新冠疫苗接種率超90%……


對此,業(yè)內人士評價,“很奇怪,不知道公司是怎么和監(jiān)管溝通的”。


禍不單行,疫苗研發(fā)進度落后的X公司,又趕上了生物制藥寒冬。寒冬之下,X公司一方面需要面對Biotech融資窗口關閉、現(xiàn)金流緊張的困境,另一面又不得不繼續(xù)燒錢研發(fā)。


X公司選擇斷臂求生,優(yōu)先把所有資源配置給新冠疫苗這一項目,減少非新冠項目和新項目的投入。


說白了,X公司決定all in新冠疫苗。這也是無奈之舉,翻看公司管線,除了新冠疫苗似乎也沒有其他能撐起門面的產(chǎn)品了。


X公司再一次站到命運轉折點。


/ 02 /

孤注一擲


當大家都在期待新冠疫苗時,它能否滿足市場期待?


X公司試圖用不斷攀升的資金投入來回答這個問題。過去三年,公司投入30多億元用于研發(fā),除此之外,行政支出也接近10億元。


在巨大的投入下,X公司每年的虧損數(shù)以十億,過去三年累計虧損超過50億元。這還只是在公司僅全力開發(fā)新冠疫苗一款產(chǎn)品的情況下。


這是什么水平?要知道,第一梯隊的信達生物,過去三年累計虧損也不過60億元。


市場難免要問一句,錢花去了哪里?如果只看X公司2022年研發(fā)支出,臨床開支花去1/3,CDMO和原材料費用花去1/3,研發(fā)人員薪資花去1/3,按人頭算下來,研發(fā)人員年薪均值超過150萬元。


不僅如此,過去一年,為了支撐新冠疫苗的研發(fā)、商業(yè)化,X公司不光裁員、砍管線內部節(jié)流,還積極搞錢。不僅向銀行申請貸款,還抓住市場回暖機遇,完成了一筆融資。


如今,新冠疫苗已經(jīng)成為了左右X公司命運的砝碼。X公司為了這款新冠疫苗也可謂是孤注一擲——要么翻倍,要么輸光。遺憾的是,從目前的結果來看,X公司孤注一擲的結果并不算樂觀。


截至2022年末,盡管看上去公司賬上現(xiàn)金還算充裕,但按過去的燒錢速度,能支撐的時間不足一年。


那么,曾讓X公司付出一切的新冠疫苗,能否挽救懸崖邊的S公司?很難。


因為公司已經(jīng)資不抵債了。在貸款也要all in 新冠疫苗的激進策略下,X公司最終淪為國內首家資不抵債的18A公司。


這時候看研發(fā)管線和產(chǎn)品商業(yè)化,意義已經(jīng)不大了。X公司的命運幾乎取決于現(xiàn)金流能否很快轉正。


/ 03 /

敏銳還是投機


孤注一擲,既要有鈔能力還要有好運氣。錢有了,但幸運女神并未站在X公司這一邊。


本質上,藥企研發(fā)疫苗和研發(fā)創(chuàng)新藥并沒有什么區(qū)別,都是一個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的生意。甚至,疫苗研發(fā)的風險更高。


新冠疫苗競賽就是最好的例子。2020年輝瑞新冠疫苗推出后,其他三大疫苗巨頭葛蘭素史克、默沙東、賽諾菲卻遲遲未有新冠疫苗上市。是它們做不出疫苗嗎?


不是的。相反,像輝瑞這樣積極從事新疫苗開發(fā)的藥企,反而是異數(shù)。


問題的關鍵在于,沒有人能預計突發(fā)的疫情會持續(xù)多久。如果疫情突然結束,疫苗或許會招募不到足夠的臨床入組患者;更進一步,千辛萬苦研制出疫苗,會失去用武之地。SARS疫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研發(fā)耗時漫長、資金投入巨大、無法預測疫情走向……種種因素導致的行業(yè)現(xiàn)狀是:除非判定一款疫苗有極好的市場前景,否則大藥企一般并不輕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回到X公司來說,抓住新冠風口是敏銳還是投機,一直以來,外界的認可和質疑也相伴而行。


有看好新冠疫苗長期利好的聲音,更有質疑其投機的聲音:如此押注新冠疫苗,是否分散了過多的精力,而忽略了公司的長遠發(fā)展?


以及,燒錢不是最重要的,而是留下了什么。


/ 04 /

只有兩次開槍機會


市場更愿意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兩年前,倍受資本青睞的X公司,或許想象不到,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自己的股價會跌去90%。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點。果然,時代的饋贈早已標好了價格。


X公司告誡著所有市場參與者,對于藥企來說,身處動蕩市場之中,活在此刻不是勝利,如何拿到明天生存的門票,更為緊迫。


否則,就像X公司一樣,管線戰(zhàn)略出了問題,瀕臨財務破產(chǎn),拿什么來賭明天?


折戟之后原地爬起的案例也不少見,如果一家豐厚的資金底蘊和管線機會的創(chuàng)新藥企,也不太可能會被一兩次失敗擊潰。但目前看,這并不屬于X公司,也不屬于大多數(shù)中小biotech。


船小好調頭不假,船大才好頂浪。藥企規(guī)模擴大,有兩方面好處,一方面,增加押注管線數(shù)量,提高整體勝率,抵御風險;


另一方面,形成規(guī)模效應從而降低整體成本,讓自己的研發(fā)和銷售團隊價值最大化。


小藥企沒有這兩方面的優(yōu)勢,因此沒有必要過于追求管線的厚度,以及所謂抵御風險能力,更重要的是,聚焦在自己的賽道和技術,然后等風來。


因為你開槍的機會,可能只有兩次,甚至一次。尤其是在市場環(huán)境變化莫測,牛熊交錯,泡沫和低谷左右腳走路之際。


此前,國內很多制藥和器械公司,都更喜歡大而全的戰(zhàn)略布局,新形勢下,每家公司都要找到與自身核心競爭力匹配的戰(zhàn)略。對于中小biotech而言,創(chuàng)新藥研發(fā)要以質量代替數(shù)量。


生物醫(yī)藥是典型的長周期,與其做寬,更要做精。


當然,這就回到一個本質問題上:你到底是想要把產(chǎn)品做好做大,真正滿足臨床需求,還是僅僅為了把管線寫進PPT里,然后去資本市場講一個好聽的故事?